首页 > 有趣的冷门小知识

大明第一太子 大明王朝的历史

朱元璋立谁为太子

朱元璋立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太子,后来不幸病*,改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太子,即建文帝,后来朱棣起兵谋反夺的天下,从南京迁都到北京,称永乐帝,修筑紫禁城。

朱元璋幼时贫穷,曾为地主放牛。至正四年(1344年)入皇觉寺,云游四方,增长见闻。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,反抗元朝。至正十六年(1356年)攻占集庆路,改名应天,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、张士诚等割据势力,并自称吴王。

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以“驱逐胡虏,恢复*”为号召,派遣徐达、常遇春举兵北伐,以推翻元朝统治。洪武元年(1368年)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

同年秋攻占大都,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。其后平定西南、西北、辽东等地,最终统一全国。

扩展资料

朱元璋在位期间,政治上,强化中央集权,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,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,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;军事上,实施卫所制度;经济上,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,兴修水利,减免税负,丈量全国土地,清查户口等;文化上,紧抓教育,大兴科举,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;对外关系上,确立“不征之国”。在他的统治下,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,史称“洪武之治”。

洪武三十一年,朱元璋病逝,享年七十一岁,谥号“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”,庙号太祖,葬于明孝陵。

《大明风华》朱瞻基选谁做了太子妃

太孙妃和太孙嫔,虽然都是朱瞻基的妃嫔,可是两者之间相差的等级却完全不一样,毕竟妃比嫔还是要高一些的,以后朱瞻基成了太子,太孙妃就是太子妃,成了皇帝,那就是皇后。其实从朱瞻基的角度来说,自然还是想要选择孙若微做太孙妃的,可是胡善祥作为朱高煦推举的人选,自然也不能不给朱高煦这个面子,那么最终到底谁成为了太孙妃,谁又是太孙嫔呢?

1.朱瞻基选择妃嫔

太子妃收到朱高煦推荐的秀女,太子妃翻开折子一看,朱高煦推荐了胡善祥。朱棣说起按照规矩,太孙妃要拿如意,太孙嫔则拿香囊,他问朱瞻基是要让谁做妃,谁做嫔妃,如果让孙若微做妃,难免会让朱高煦觉得小看了他,不给他面子,朱棣劝着朱瞻基,胡善祥懂规矩,到时候也不会有什么麻烦。朱高炽和太子妃也劝着朱瞻基选胡善祥为妃,朱高炽提醒儿子,朱棣带兵打仗,离不开朱高煦和朱高燧。到了选妃那天,朱棣再次提醒朱瞻基谨慎选择。

有宫女偷偷向胡善祥告密,说心眉昨天和其他女官讲胡善祥的以前的丑事。胡善祥质问心眉,为什么要说胡尚仪是怎么把她从汉王府里接出来的,胡善祥吓唬心眉,说她诽谤亲王,犯了大罪,心眉吓得瑟瑟发抖,不敢反驳。

2.朱高煦为什么推荐胡善祥

朱高煦虎视眈眈着太子之位,眼看当前局势,朱高炽监国,朱瞻基即将大婚,朱高煦狐假虎威给朱瞻基推荐秀女,一是巩固自己的地位,再者就是牵制朱高炽。朱瞻基只喜欢孙若微,朱棣更是将孙若微许配给他,但朱瞻基却犹豫胡善祥与孙若微之间,谁更加适合当太孙妃。

如果孙若微被选太孙妃,难免会让朱高煦觉得小看了他,不给他面子。朱棣告诉朱瞻基,胡善祥懂规矩,到时候也不会有什么麻烦。朱瞻基被*无奈,最后还是忍痛选胡善祥当太孙妃,而孙若微成为太孙嫔。

3.朱瞻基是如何选择的

朱瞻基虽然一直在撩妹,但至今仍未成功,本以为要壁咚了,结果他还是没有强来,光冲这点,感觉朱瞻基就挺君子的。

接下来,皇太孙选妃一事就要提上日程了,他心里只有孙若微一个,但是偏偏家里又要给他安排一个胡善祥,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亲姐妹,两人嫁给太孙都是各怀目的。总之,朱瞻基挺惨的,没有一个是爱他的。

身在皇宫,人人都是囚徒,只不过这牢笼装饰得比较冠冕堂皇罢了。就像当初孙若微第一次进宫一样,她说“好大一座监狱”!姐妹俩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,势必要分出个职位高低,按照选秀女的规矩,太孙妃接如意,太孙嫔拿香囊,问题就出在谁拿如意,谁拿香囊?

按照皇太孙朱瞻基自己的想法,肯定是想孙若微拿如意,但是父母不满意,爷爷也不同意,太子妃说了,现在选的是规矩,不是人。

而且胡善祥早就伪造好了三代,又是汉王朱高煦力荐的秀女,如果不选胡善祥,那就是不给二叔面子。加上胡善祥是胡尚仪一手带出来的,礼节规矩也深得太子妃的喜欢。所以,在各种压力下,朱瞻基只能违背自己的心意。

都是困在这偌大宫殿中的困兽,他们看似高高在上,可却连寻常百姓家的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机会都没有,想要活命就要往上爬,爬到那个最高的地方,拿到更多的话语权。

朱高炽说得好,“你(朱瞻基)就是个孩子”,少年人想得到的心情总是特别炙热真诚,也无知无畏。行将踏错万劫不复,早都不能自己给自己做主的人。

在选妃的时候,太子妃生怕儿子选错,特意喊了一句“太孙”以此来提醒他,皇上朱棣直接打断:“还没册封呢”。朱棣这句话就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朱瞻基,你要是选错了,那太孙是当不了的。不管选谁,朱瞻基最后一定得选朱棣所要的人。身不由己、命不由己。

朱瞻基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身不由己的孙若微,她命运坎坷,8岁时父母双亡,养父为了成全她嫁入皇宫,也选择了服毒*,虽然孙若微这辈子都没对朱瞻基动心过,但至少陪朱瞻基走到了生命的终点。

其实对孙若微来说,拿不拿如意,她都不在乎,只是朱瞻基曾在岳父面前发过誓,一辈子不让她受委屈,但在皇宫各大权势面前,他也无能无为,有观众表示,这样的结果也挺好,反正最后胡善祥被他废后了。

明朝第一位皇帝是谁第一为太子是谁

朱元璋,明王朝的开国皇帝(也就是第一位)。原名重八,后取名兴宗。汉族,濠州(今安徽凤阳县东)钟离太平乡人,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,龙凤七年(1361)受封吴国公,十年自称吴王。元至正二十八年(1368),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,于南京称帝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,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*。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“洪武之治”。葬于明孝陵。

第一位太子是懿文太子,即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(1355年—1392年),母马皇后,其次子为建文帝朱允炆。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朱标先于明太祖去世,未即皇帝位。朱标*后,太祖悲恸不已,为他举行了极隆重的葬礼,赐谥号“懿文”,陪葬于南京明孝陵,即明东陵,现仅存遗址。

大明皇帝列表

1、明太祖朱元璋。

明朝皇帝表朱元璋(1328年-1398年),年号“洪武”,1368年称帝,在位31年。安徽凤阳人,公元1368年8月,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、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–北京,宣告了元朝的灭亡。

同年,朱元璋在建康(今南京)称帝,改元洪武,建立了明王朝,朱元璋是为明太祖。他*于1398年,时年71岁。

2、明惠帝朱允炆。

朱允炆(1377年-1402年),年号“建文”。1398年即位,在位5年。惠帝为太祖孙,皇太子朱标的次子。

朱元璋在世时,大封王室,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,分驻各地,惠帝登基后,进行削藩,以统一军事,惹恼诸王,燕王朱棣其兵北京,1402年攻入南京,惠帝一说被烧*,一说外逃,一说剃发出家。

3、明成祖朱棣。

朱棣(1360年-1424年),年号“永乐”。1402年即位,在位23年。成祖为朱元璋的第四子,朱棣以入京除*为名,发动了“靖难之役“。

经过四年的战争,在1402年打败惠帝统治*,夺取了明朝*,建元永乐,是为明成祖。1421年迁都北京,并下令编纂了《永乐大典》。*于1424年,时年65岁。

4、明仁宗朱高炽。

朱高炽(1378年-1425年),年号“洪熙”。1424年即位,在位1年。仁宗为明成祖长子,仁宗政治比较清明,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。在位10个月,*于1425年,时年48岁。

5、明宣宗朱瞻基。

朱瞻基(1398年-1435年),年号“宣德”。1425年即位,在位11年。宣宗,仁宗长子,他和其父一样,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“仁宣之治”,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,经济也稳步发展。宣宗*于1435年,时年38岁。

6、明英宗朱祁镇。

朱祁镇(1427年-1464年),年号“正统”“天顺”(1435年-1449年;1457年-1464年),在位23年。

英宗,宣宗长子,即位时才9岁,被宦官王振专权,1449年,瓦剌大举南侵,王振惬英宗亲征,英宗被俘,史称“土木堡之变”,1450年,被放回,直到1457年,才又即位。*于1464年,时年38岁。

7、明景帝朱祁钰。

朱祁钰(1428年-1457年),年号“景泰”。1449年即位,在位9年。宣宗次子,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,即位后,用于谦为兵部尚书。

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,迫使瓦剌放回英宗,英宗放回后,景帝将其软禁,直到1457年,景帝病危时,英宗才又被拥为帝,一个月后,景帝去世。景帝*于1457年,时年30岁。

8、明宪宗朱见深。

朱见深(1447年-1487年),年号“成化”。1464年即位,在位24年。宪宗,英宗长子,宪宗好方术,溺于女色,不勤政,致使宦官“*欺国政”。1487年,宪宗去世,时年41岁。

9、明孝宗朱佑樘。

朱佑樘(1470年-1505年),年号“弘治”。1487年即位,在位19年。孝宗,宪宗三子。孝宗“更新庶政,言路大开”,使英宗朝以来*佞当道的局面,得以改观。被誉为“中兴之令主”,而在他统治的18年也被誉为”弘治中兴“。他于1505年去世,时年36岁。

明朝国号的由来:

朱元璋初定天下,建国号意在大中,既而祈天,乃得大明,表示承袭自韩山童、韩林儿父子的“大小明王”之号,又称皇明,史称明朝、明代,清朝时称之为前明。

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,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,吴晗等人认为,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,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,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,而源头则是佛教。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,用“明”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,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“明王出世”预言。

其次,以明喻火,根据五德终始说,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。又因皇室姓朱,称朱明。1644年北京陷落后,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。

沿用大明国号,别称南明或后明,清人称之为伪明,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,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*建立的*又称为明郑时期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okyx8.com/html/87966266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